棗起源于我國黃河中上游,有7000多年的栽培歷史,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,和重要的醫療保健價值,淀積了我國棗博大精深的藥食文化。近年來,我國棗產業發展迅速,目前,國內紅棗價格相對穩定,其市場前景廣闊。目前我國棗樹的栽培品種日益豐富,分布范圍愈加廣泛。在我國700多個棗品種中,50多個主栽品種分布在全國28個?。▍^),尤其是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,不斷提前棗的上市期,填補了水果的銷售空檔期,使得棗身價年年倍增。
“在我們這里,冬棗從開園到結束,從來不愁銷,每年年前就有來自上海、杭州等地的客商打電話訂購冬棗。”山東濱州種棗農戶說,他們這里的冬棗一上市,外地的客商便蜂擁而至上門收購。一座大棚年收入都在5至10萬元,冬棗也從側面印證了棗市場暢銷不衰的原因。
物流更順暢 市場有活力
金秋棗業介紹說,傳統的棗產品主要以干制紅棗和蜜餞為主,由于鮮食棗不易保存和運輸,貨架期較短,加之受交通條件和物流的限制,優良的鮮食棗品種不能走出家門,棗的商品化生產主要以本土的制干品種為主,鮮食品種極少進行規?;a。但到了80年代后期,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,為鮮食棗的運營銷售創造了快速便捷的條件,極大地激發了鮮食棗的市場活力。
“濱州冬棗以最佳優生區、設施規模最大、成熟最早、品質最優、品牌最亮、貨架期最長、標準化最高、效益最好八大特點而頗受各界關注,也在全國市場中占據絕對優勢。”金秋棗業介紹說,冬棗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,也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關鍵產業。
更多關于金秋棗業的咨詢,歡迎點擊:http://jinqiuzaoye.com/chanpin/hongzao/
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咨詢:0543-6362018